宋祥宇
退休之后做什么?受党性觉悟和共同人生观的驱使,以及传统文化的长期浸染,郑成明等几十位退休老党员干部走上了以兴学支教、救难济贫和传承传统文化为重点内容的公益慈善之路,至今已坚持了十个年头。
风生水起的慈善“双会”
自2012年至2018年,素有“运河古郡”之称、改革开放之初创造“北方温州”神话的清河县,成立河北省清河县教育基金会、清河县慈善总会(简称“双会”)。那时郑成明已从清河县副县长的岗位上退休,在他的组织带领下,前后有40余名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成了其中的志愿者。教育基金会的创始人是清河企业家李文勇。他捐资1000万元,县财政配套资金1000万元。大家推举郑成明为理事长。2018年10月,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,由县委组织部牵头,依托教育基金会的优势资源和组织基础,又成立了清河县慈善总会,郑成明又被推举为会长。自那以后,就形成了“一套人马两个牌子”的独特管理模式。“双会”分别以奖教助学和救难济贫的不竭之力,助推着全县教育和慈善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。教育基金会和慈善总会的业绩博得社会上一片赞扬。截至2021年底,“双会”以接收捐赠为主的总收入超过亿元大关,达到11091.48万元,以支教和救贫为主的公益性支出分别是2591.94万元和2093.57万元,奖助师生12282人,救助困难人员14171人。清河自2022年3月发生疫情至3月底,共有800多家爱心企业(团体)、1万余名爱心个人总计捐赠款物近2000万元,有力地支援了全县抗疫的高效推进直至全面胜利。
2021年,经过河北省民政厅按照民政部的标准组织评估,清河县教育基金会和清河县慈善总会双双被评为“河北省5A级社会组织”。到目前,“双会”的理事会员从开始的6人,发展至655人。
“聚力兴学,为善谋道”实现双赢
“聚力兴学,为善谋道”,是清河县教育基金会的宗旨理念。教育基金会的同仁拥有浓厚的教育情结,一心支教助教,一心为师生着想,把“让每一位学生顺利就读,让每一位老师安心支教”作为本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每年都组织较大规模的教师慰问活动,凡是在清河当过老师、现在不管居住何处,基金会都会以不同的方式表达敬意和问候。
高度自律的“五个一”“四个有”
清河县教育基金会和清河县慈善总会有驻会工作的近20名志愿者工作人员,自始至终坚持自己制订的“五个一”规定:志愿者不要一分钱工作报酬、不收受助户一分钱礼物、不花一分钱公款吃喝、不因工作在会员单位吃一顿饭、财务上不允许有一分钱的报销变通。“五个一”已在县内外传为佳话,成为亮丽名片。坚持不乱花一分钱善款,洁身自好,高度自觉,表里如一,实属不易。为使慈善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更加适合崇高的慈善事业,又提出了“四个有”的更高要求,即:有格局、有情怀、有能力、有时间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