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《党史博采》杂志社官方网站!
张家宁
春日的骆家庄村,“和合孝老大食堂”里飘出阵阵饭香,老人们围坐桌前笑谈家常;盛夏的小东吴村,网格员杜兰花的身影穿梭在街巷,将矛盾化解在微网格;深秋的后大宋社区,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模式下的560亩农田喜获丰收,分红公示栏前挤满了村民……在邢台市任泽区西固城镇,基层党建不是抽象的概念,而是融入发展肌理的生动实践。作为基层治理的“主心骨”,西固城镇党委始终以“党建红”引领“发展绿”,在夯实基层堡垒、赋能乡村振兴、创新社会治理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“红色答卷”。
一、铸魂强基:以“红色引擎”激活队伍动能
基层党建的核心是“人”。镇党委坚持把“抓班子、带队伍”作为首要任务,以党纪学习教育为抓手,搭建“焦裕禄精神学习会”“雷锋事迹分享会”等载体,全年开展专题学习30余次,收集干部心得体会50余份,让“纪律意识”“奉献精神”成为干部队伍的鲜明底色。目前,累计为群众办实事745件,干部队伍的凝聚力、执行力显著提升。
队伍建设的关键在“活水源头”。在党员发展中注重“质量”与“结构”双提升,2024年吸纳入党积极分子23名,发展预备党员16名,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43.7%,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通过“三会七部”乡村振兴服务中心、“五位一体”信访调解机制等创新载体,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各领域,小东吴村网格员杜兰花的先进事迹登上《中国妇女报》,正是基层治理“纵向到底”的生动注脚。
二、固本强基:以“红色阵地”夯实基层堡垒
阵地建设是党建工作的“硬支撑”。镇党委以“五化”建设为标准,规范村级阵地挂牌,让党组织活动有了“主阵地”;在后大宋社区探索建立“党建+共享食堂”模式,创新“收费养免费”模式,实现从“老龄”到“全龄”服务覆盖,既解决了老人就餐难题,又凝聚了民心,成为党建引领民生服务的“金字招牌”。数据显示,2024年,全镇24个村(社区)集体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,经营性收入占比达55%,印证了“党建强则发展强”的硬道理。
党员管理重在“精准滴灌”。镇党委下设28个党支部、1121名党员,通过“网格化管理”将党员编入107个微网格,明确“信息采集、矛盾化解”等8项职责,构建“小事网格办、大事联动办”的治理格局。在人居环境整治中,党员带头当先锋、群众响应同参与,铺设面包砖1.15万平方米,硬化巷道1.09万平方米,辛益、南留寨等9个村获评河北省卫生村,小东吴村跻身“河北省美丽休闲乡村”,正是党组织凝聚力的直观体现。
三、融合赋能:以“红色纽带”绘就振兴图景
党建与发展的深度融合,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密码。镇党委以“全国农业产业强镇”为引领,打响“固城味道”品牌,诺德宠物、中普农业2家企业入列“河北省科技专家企业工作站”,西门塔尔肉牛、黎农胡萝卜分别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和全国特质农产品名录,构建起“党建引领产业、产业反哺党建”的良性循环。在项目建设中,党员干部化身“店小二”,全程代办诺德宠物食品一体化项目(2.7亿元)、希昂油脂(6500万元)等重点项目手续,2024年全镇固定资产投资达5600万元,8家规上企业全部实现正增长,完成产值6.7亿元,同比增长24%,彰显了“红色服务”的加速度。
民生改善是党建工作的“试金石”。镇党委聚焦群众“急难愁盼”,修建乡村道路4.7万米、安装路灯1929盏,实施1.7万亩高标准农田提升、17个村污水管网改造等项目,争取资金达4.57亿元。尤其在“全国文明乡镇”创建中,以“党建+乡风文明”为抓手,赵村获评“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”,小东吴村党支部书记在全市乡村治理大会上作典型发言,形成“创建一个、带动一片”的示范效应。这些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变化,让群众真切感受到“党在身边、幸福在手”。
四、破题攻坚:以“红色担当”破解治理难题
基层党建的成效,最终体现在破解难题的实效上。面对信访维稳压力,镇党委创新“镇、警、村、调、五老”五位一体机制,全年赴省进京访保持“零登记”,为发展营造了稳定环境;针对安全生产隐患,压实包片干部与支部书记责任,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,实现“预防在先、处置在小”。在总结成绩的同时,镇党委也清醒认识到队伍作风、产业集聚、村集体增收等方面的短板,正以“刀刃向内”的决心谋划破局:未来将打造3—5个党建示范村,培育特色主导产业,让“红色动能”持续释放。
从阵地建设的“物理升级”到治理效能的“化学变化”,西固城镇的实践证明:基层党建不是“虚功”,而是推动发展的“实招”。当“和合孝老大食堂”的炊烟与田间地头的党旗交相辉映,当网格员的脚步与项目建设的机器声同频共振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党组织的凝聚力、战斗力,更是乡村振兴的光明前景。在新的赶考路上,唯有持续擦亮“党建引领”这个鲜明底色,才能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、发展更有力度、群众更有获得感——这,正是西固城基层党建最动人的“红色叙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