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《党史博采》杂志社官方网站!

您当前的位置 :首页 - 燕赵风采 - 燕赵摭英

薪火相传,红色基因的时代焕新

来源: 时间: 2025-10-15 16:43

字体大小: 【

赵子曦

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也是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落成75周年。75年来,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始终秉承“褒扬烈士、教育群众”的使命职责,不断创新宣教形式、拓展教育功能,让红色资源活起来、革命精神传下去。

初心剧社,用艺术重现英烈之光。2020年8月,陵园组建“初心剧社”,以自有讲解员为演出主体,并聘请知名文化专家、剧作家参与,深入挖掘、编撰和整理烈士事迹,通过戏曲、舞蹈、朗诵、情景剧等多样艺术形式,生动讲述英烈故事,传播红色文化。其中,情景剧《铮铮男儿金方昌》等7部作品入选中组部党史学习教育课件。建党百年之际,剧社推出情景党课《牺牲与理想》,迄今已演出460余场,广受好评。2022年,又创排大型音画情景剧《左权将军》和舞台剧《金融战士高捷成》,始终以初心之衷打造初心剧目,以艺术诠释崇高,传递初心伟力。

音画情景剧《左权将军》中左权与母亲“十年之约”的感人场景,以及《家国情怀》中“红色家书”的深情朗诵,屡屡令观众动容落泪。河北邯郸“80后拥军模范”田俊岭观剧后深受触动,将感动化为实际行动,常年慰问军烈属,组建医疗队为军属义诊,更将三位烈士遗孀认作母亲赡养。他说:“没有生来的英雄,只有无畏的选择。”

文物活化,让历史说话。陵园高度重视革命文物的抢救、保护与研究工作。近年来,多次组织研究人员赴山西、天津、江苏、湖南、湖北等地实地寻访烈士战斗足迹,拍摄《浩气中华、名将家愿:左权将军战斗足迹寻访》《无上光荣·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纪事》等文史专题片,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多维度传播,有效扩大红色文化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。同时,联合省内外高校,系统开展晋冀鲁豫边区著名战役、烈士题词、红色故事和人物系列研究,编印《晋冀鲁豫根据地抗战老兵口述资料研究》《赤旗·王子清传》等多部红色书籍,不断拓展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。

2020年以来,陵园还利用馆藏史料,策划推出《开国革命家红色题词题诗石刻展》《中共直南党组织创建者·王子清》《我党早期女革命家·郭隆真》等10多个形式多样的室外专题展览。并对原有常设陈列进行全面提升,打造《愿拼热血卫吾华·左权将军生平事迹展》等室内专题展陈,实现室内与室外、景致与文化、休闲与教育有机结合,使群众目之所及、耳之所闻、手之所触、足之所至,皆浸润于浓厚红色文化氛围中。

烈士寻亲,让忠魂归根。2021年4月,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100位烈士寻亲线索,其中有16位安葬于晋冀鲁豫烈士陵园。在河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指导下,陵园携手邯郸市军分区、邯郸市退役军人事务局、邯郸为烈士寻亲志愿服务队等力量,共同核查线索,克服年代久远、信息匮乏等困难,截至目前已成功为13位烈士寻找到亲人。2022年左权将军牺牲80周年之际,与左权外孙沙峰视频连线,为馆藏“红色家书”补充珍贵历史细节。这项工作的持续推进,既是对烈士英灵的深切告慰,更是对历史回眸的负责回应。

环境提升,红色园林融教育于景观。近年来,陵园在全面加强纪念建筑物修缮保护的基础上,大力实施“净化、美化、亮化”工程,整体提升园区环境及服务效能,并推进“四园一林”(竹园、百花园、百草园、木槿园、常青林)景观改造,将英烈事迹室外展览自然融入园林布局,实现“景致与人文交融,休憩与教化统一”。通过精心规划与营造,如今陵园三季有花、四季常绿、移步换景,年均接待谒陵群众超百万人次,已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、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。

(作者系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党委委员、信息中心主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