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《党史博采》杂志社官方网站!
马 龙
近年来,枣强县王常乡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发展结构,以现代生态设施农业为抓手,强化特色种植,提高产业附加值,助推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,让绿色生态不断释放致富红利。王常乡统筹土地资源,改变传统农业种植模式,加快推进特色高效农业,依托更加绿色、先进的种植品种和技术,发展了占地近百亩的草莓、菠菜、茴香、羊肚菌、香菜等40多个果蔬大棚。
在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东北方的草莓大棚,草莓不是长在地面上,而是长在悬空的架子上。架子呈“梯”形,低位的架子离地面约90厘米,高位的架子距离地面约1米,每一排立架之间留出了足够的通行空间,一颗颗草莓吊挂在半空中,颗粒饱满、颜色鲜红,更令人惊奇的是大棚里“科技范儿”满满、“智能化”多多。
“天使”“初恋”“雪香”“红颜”,一个个富有诗意的草莓名字之下,更是品质的不断提升。
提高移栽成活率,是草莓高产的前提。传统土壤栽培模式,因其多年轮耕、投入各种化肥、水质粗放式管理等因素,会导致土壤盐分积累,出现土传病害,加上草莓根系分布浅,喜酸和疏松肥沃根系环境等条件制约,土壤栽培移栽后缓苗期长,成活率不高。而高架种植的草莓采用基质培养,透气性好,幼苗成活率高。大棚内采用绿色标准化种植模式,所有草莓种子栽培在由草炭、蛭石、珍珠岩、椰糠、砂等制成的无土栽培基质中,盆内错位种植在高架上,可保证每棵草莓最大程度接受光照,有利于后期草莓糖分的积累。同时,盆底部有透气排水孔,下方设有排液收集装置,及时收集排液,可有效降低湿度,防止病虫害发生。
一个看似简单的培养架避免了土壤条件限制,提高了土壤利用率,比普通的草莓大棚能多栽1.5倍的苗,单位面积产能提高3到5倍;滴灌带,可以精准控制草莓不同生长阶段所需水肥供给;反光膜,可以增加热量,还能有效防虫。
弯弯曲曲的管道钻进种植架浇灌,里面流淌着的是净化技术处理后的水及营养液。使用水肥一体化设施,既能节省能源,又能节省肥料,每一株草莓需要多少水、多少肥料,都能控制得住。绿色、健康、安全、口感好是高架草莓吸引人的一大亮点。土壤栽培草莓一年能够生产3到4茬,而利用高架无土栽培模式解决草莓种植难点问题,一年能生产5茬左右,增产增收效果明显。
近年来,枣强县王常乡始终坚持把特色农业作为富民强乡的第一要务,围绕提质增效促增收,大力发展葡萄、蘑菇、草莓、高油酸花生等特色农业种植。同时,通过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,不断提升种植水平、创新营销方式,提高农产品附加值,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更多新活力。
广告
上一篇 挂职锻炼担重任 实践磨炼促提升